Monday, October 24, 2016

生涯被規劃

是屆政府,就是有一個點金成糞的能耐,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總結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即將發表的報告,把年輕人自殺與「生涯規劃」不足拉上關係,即惹來四方指摘。(後來局長澄清,他沒有說學生自殺與生涯規劃「有直接關係」,如果不是這意思,他應該要苦練一下說話技巧。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的中期報告一直很強調,自殺有很多原因,沒有單一因素。)

「生涯規劃」本來沒有錯,說穿了,只是升學與就業輔導的進階版,也非鐵板一塊只教你讀書賺錢買樓,也重視培養學生興趣、應付逆境能力等等。無奈,尊貴局長的離地形象太深入民心,而且「生涯規劃」中的「規劃」可能改壞了名;一說規劃,大家就想起局長的「規劃」;過來人則苦口婆心說,生涯多變,根本無得「規劃」。

有經歷過「生涯規劃」的中學生認為輔導很廢;大學生認為規劃與現實相差太遠。升學就業,有方向、有計劃,當然好;但人人家境不同、步伐不同,興趣不同、耐性不同,這種輔導談何容易。

再說,少年的煩惱,如你愛的人不愛你、父母離異、家庭破碎、又或是家人的期望,都非學生所能控制;今天香港,更多學生的生活與興趣,更是被家長規劃,被課程規劃,被社會風氣規範。自己生涯自己規劃?太奢侈了。

政府最愛叫人回想「獅子山下精神」,那些年,少年人不須「生涯規劃」,人人發奮上進,因為努力會有回報,貧富未懸殊,社會有流動,人們看到希望。

今天,你叫人好好規劃生涯,但現實殘酷,生活艱難,規劃愈美好失望愈難受。怎麼辦?最少,請離地高官們多點同理心,不要閑來無事只懂指摘一蟹不如一蟹;更要搞清楚,年輕人沒有能力塑造當前的環境,他們面對的許多困境與壓力,正是上一代人製造出來的。

***   ***   ***
網上圖片

相關文章:

(本文原刊於晴報專欄《風起幡動》,此為補充加長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