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November 3, 2013

免費報趕絕收費報?



論壇講者:
施永青,《am730》創辦人
麥華章,《香港經濟日報》及《晴報》社長,集團董事總經理
蕭世和,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

***   ***   ***

免費報紙三大巨頭,都坐在台上了。想不到,大家笑騎騎,卻有點火藥味。

《爽報》爽死了,《都市日報》等賣盤,剩下就是他們的世界:《頭條日報》、《am730》、《晴報》。

三位免費報章話事人,中大新聞獎講壇,論題是「免費報紙趕絕收費報紙?」,論傳媒惡鬥,免費報紙市場定位與生存之道。

大家很容易發現,新一代年輕人,幾乎無人會畀錢買報紙。在三位免費報紙巨頭口中,綜合性的免費報紙死硬。

施永青說:「收費報紙的讀者,死一個,少一個。」好多年來,若有人投資傳媒,「已無人再做一張新的免費報紙。」

麥華章說「十年磨一劍」:以創刊日計,五十年代冒起是《明報》、六十年代是《東方日報》、七十年代是《信報》、八十年代是《經濟日報》、九十年代是《蘋果日報》。

之後?無了。

論題裡「趕絕」二字,麥華章說,不只是趕絕,而是「趕盡殺絕」,免費報章與新媒體將趕盡殺絕收費報紙,「80後認為所有資訊都係免費…綜合性報章會死光,較專業的報紙,如財經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,有排至死,但將來都要死。」

火花,與免費報章business model無關,與報章內容有關。

麥華章說,專業財經報章的生存空間,在他們提供知識與智慧之附加值,才能賣到錢。他說,市民投資買樓買股票,一生重大投資,若專業財經報章能提供資訊,投資賺到錢,不介意付出七蚊;管理階層,business lunch有話題,談談商管知識,也需要財經報章。

施永青謂:他覺得,教人買股票,不值得去做,不要靠畀number(上市公司編號),做指路明燈,害人不淺,小股民,常常做了大鱷午餐。

麥華章:我們主要不是「畀number」,係建議投資「板塊」。

免費報大戰,一輪廝殺後,在台上的三位,都站穩了自己的定位。

《星島日報》走中產路線,同系的免費報《頭條日報》走大眾路線,客路互不重疊,蕭世和以飲食集團為例,既經營高檔飲食,又經營快餐店,無衝突。他認為,爽報之死,是感覺似「小蘋果」,與《蘋果日報》太似,自己搶自己生意。

麥華章謂,《香港經濟日報》走財經專業,同系的免費報《晴報》則走中產中下層,即是中產的mass

施永青的《am730》,沒有同系報章,不存在打殘自己的問題,施永青強調質素,他不認為免費報章質素次等;他說,免費報紙畀人無內容的印象,會慢慢改變,發展下去,不會比收費報章差,競爭會令內容更好。

若以印刷量論英雄,《頭條日報》九十萬,是全港印數最多報紙,大賺。《am730》,日印四十萬,也有錢賺,員工大分花紅成為傳媒界美談。《晴報》,五十萬,印數雖多,廣告多,但未賺錢。

施永青談《am730》生存之道:我們是「有機增長」,「唔係財大氣粗大灑金錢,找到生長模式,才長大。」「不會自作聰明,以為可以計劃印幾多,睇住市場來印,市場能吸納的,就加紙。」

暗裡交鋒,但有一點,三位算是有共識,就是對新媒體的懷疑,席間多番提到《蘋果動新聞》,點擊率雖然驚人,但不能轉化成盈利,反而越做得好,會搶了《蘋果日報》的銷路,條數唔知條計。

當然,壹傳媒的如意算盤,是大舉投資,搶佔市場,買一個未來。

麥華章質疑,報紙投資新媒體係咪一個「大騙局」?他說,有些香港新媒體,做了十五年,還在蝕錢,卻不能退出,因為大勢所趨,一定要繼續玩落去。他認為,現時互聯網裡的勝利者都是中美的巨頭,他們經濟規模大,有先天優勢,相反香港市場太細。

施永青謂,暫時唔玩新媒體,因為看不到business model,要睇定一點,等到你打生打死,剩下一個,他才會加入市場,起碼行出來都叫做第二。他談免費報紙經驗,謂「試新野好難」,多得《都市日報》先行,開了個頭,市場習慣了免費報紙這媒體,《am730》走出來,好快有廣告,不足兩年就有錢賺。這是他營商之道。

星島的蕭世和:「收費報紙是傳統,免費報紙是新興,而新媒體是未來。現在收費報紙市場開始萎縮,新媒體未有足夠的能力搶走報紙廣告客源,免費報紙的土壤應該說是最肥沃的。

土壤有幾肥沃,他們說,廣告商投放報章的廣告費,免費報與收費報已是五五之比。

我們日日在地鐵站見到婆仔黨排隊黨,收集免費報當廢紙賣,廢紙率又是多少?麥華章說,他們的統計,此等廢紙率是5%

至於本人,為免增加地球上的廢紙,也為免增加背包的負重,我出街幾乎從來不會順手拿一份免費報紙。家裡訂的《明報》已讀不完,付錢訂的網上版《信報》也讀得不多,我所有讀到的免費報文章都是fb裡朋友分享流傳的。當然,還要睇《主場新聞》,又要望望《蘋果動》每天hit rate,了解人心走勢,你話幾唔得閒。

受眾將會越來越細碎化,每個媒體都在大潮裡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。

樓上三位,睇準市場,逐步進逼,相對穩陣;上一講的三位,〈王維基 X 盧永雄 X 蔡東豪〉,無乜business model可言,但「腦下垂體有些分泌過盛」(盧永雄語),敢於冒險,是〈三個勇敢的中坑〉。

免費報紙,鬥餐死,得益是讀者,是市民。有人賺錢,有人大蝕離場,市場競爭之必然,政府從來不管。政府又憑什麼要嚴管免費電視市場?為什麼要擔心有電視台玩完?只敢遮遮掩掩,暗地放風解釋,仍然理據薄弱,〈擲地無聲 蹉跎歲月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