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anuary 16, 2011

子彈不飛

《讓子彈飛》大賣,騙子、土匪、惡霸的故事,千百種詮釋。明喻隱喻一大堆,過分解讀一大堆,不過,我在apm星期二傍晚一場觀眾反應所見,甚有意思,不知大家的場數,有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。

總體來說,影院內的觀眾幾近毫無反應。兩小時的電影,竟有人中段離場,有人叫「好悶」,附近有不同觀眾的電話響起幾次,其他人沒有怒目而視,似乎大家都在等待時間過去;完場字幕升起,沒有觀眾細味餘韻,大家都急忙離座,奪門而出。

看來,大部分觀眾,笑位不懂笑、語帶相關的對白不明白、以古諷今之劇情則看不懂。

《讓子彈飛》故事零碎,橋段犯駁,其戲味主要在對白與隱喻。片中土豪與縣官的對談,權錢勾結的描寫,末段起義一段,引起最多想像空間,也是電影成為文化話題的主因。

不過,要懂得笑,必須明白中國國情,而且要不斷聯想,才能享受詮釋的過程。從香港觀眾們呆若木雞的反應,可知大家缺乏基本國情常識去理解去發笑,結果,周潤發、姜文與葛優的對手戲,變成胡鬧連場;那些明顯要逗人笑卻全院笑不出的橋段,更令影院裡的空氣有點尷尬。

要明白什麼叫文化差異,找內地人與香港人同看《讓子彈飛》,內地朋友頗呼過癮、謂刺中癢處;香港人則連聲喊悶、無甚共鳴,這就是一國兩制的最佳體現。

好不好看?有些笑位我懂得笑;有些笑位我笑不出;有些笑位,卻真的不明白。至於電影的深層意義,可能有關這套戲的聽過太多,隱喻變成明喻,也就覺得沒有什麼。但佩服姜文的一點是,這齣戲,可以令任何人代入他們喜歡代入的角色,於是避過審查、政治過關,這是高超技巧。

看完後,朋友遞來一份影評,我才看明白,有些隱喻實在隱得很過分,原來現在看電影要這樣看的,讀完後才明白原來電影有數段不明所已的對白與笑話,原來是這個意思:

影評一篇:
姜文的皇朝永遠不會到來

(太長的話,從「問題一」開始看就好了。)